三周前,推了一篇倾情之作:
《请笑纳:我这10年海外直客货代的销售心法,全部都在这里了》
海外直客货代,通常也被称为FOB海外客户指定货代,做的是国外市场与国外客户。
以中小公司居多,实力有限。除了客户外,要啥啥没有。拖车联系拖车行,报关找报关行,舱位与一代同行合作,目的港所有服务都是与代理合作……
全都是别人的。典型的中介,空手套白狼。
但也正因如此,海外直客货代足够灵活。一个人就可以做,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,可以和外贸SOHO一样【我的“多重影分身”工作之术】。
弹性灵活,能迅速响应,专注服务客户,这是海外直客货代的特色,也是生存之道。
如果你正在,或者想做海外直客货代。销售心法一文中,谈到了自身的意识、能力、心态等内部因素,本篇补充两个外部变量。
01
国内同行
你的价格和舱位都是从庄家同行(通常是比你们实力强的一代)那里拿的,没有他们,你就不是直客货代了。
1)建议自己去找
不少海外直客货代公司,通常设有专门的部门,所谓市场部或者商务之类,专门对接庄家同行,负责销售的询价与订舱工作。
也就是说,这类公司不允许销售主动联系同行,不放权让销售直接与同行对接,因为有怕销售离职后带走公司资源的顾虑。
你收到的询盘需要先发给市场部,然后市场部同事去找与公司合作的庄家同行询价,询到价后再汇总反馈给你。如果你有疑问,他们再传达,你再确认,最后由他们订舱给同行。
这种方式省去了你自己去询价的烦恼,公司给到的成本价往往都还不错。
只是一来一去或者来来往往,会有个时间差。而有时候客户在线等你报价,机会稍纵即逝。这样的等待,会消耗客户的耐心,给客户一个很不好的服务体验。
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没有这样的隔应,当然最好。如果的确如此,我建议你学会自己去找同行。
有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:
a)寻找的过程本身可以让自己快输熟悉航线,熟悉市场,熟悉运价,积累专业度和敏感度。
b)收到询盘后,自己直接问价(轮换着问),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和同行们直接聊,明显效率就更高了。报价的速度,方案的准确性,成交率等各方面也能随之上来。
c)自己找同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同理心。
当你去找同行时,你从服务于海外客户的乙方变成了对同行来说的客户-甲方爸爸。
这种身份与角色互换很锻炼人。
你可以看他们是怎样报价,怎样回复,怎样反馈等,他们的专业、能力、速度、效率,此时你作为甲方客户很容易感受得到,将心比心,就知道自己在做乙方、做业务时哪些方面做的不到位了。
2)找哪种同行?
你需要找的是这种庄家一代:
(如果屏幕前的你是庄家同行,可以对号入座)
a)能及时甚至随时回复你询价的人,而不是那种三天两头问你有没有货,一天到晚向你发运价或者舱位,但真等你去主动问价又半天不回的人。
b)能给你多个运输方案选择且信息完整的人,而不是就给个你一条运价数字,船期或者航班,承运人,航程,有效期等啥啥没有,却追问你价格咋样的人。
c)能在我们需要价格优势争取大客户,愿意在舱位,付款方式等方面配合与协助我们以长远合作的人,而不是眼里只有一单办单的人。
不需要他们的热情,要的是他们能Standby。不需要他们总是报最低的价,要的是他们给到准确详细的信息。也不需要他们有非常强劲的实力背书,能认认真真把一个柜或者几百公斤的空运货,几个方的拼箱货顺顺利利的对接操作好就足够了。
同行是你的左膀,最好的情况是他懂你的需求,能主动为你提供必要的协助,懂得为你服务,而不是总来打扰你。
3)去哪找同行?
要找庄家同行也不是什么难事:
a)主要口岸城市的行业协会。里面那些会长,副会长,理事会成员基本都是庄家。
b)各大货代出货量排行榜。榜单提供的是情绪,但能入榜的,没有实力还真不行。
c)一些行业平台网站的黄页目录,比如锦程物流网,根据分类筛选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同行信息。
d)再有混进行业QQ群,微信群等,通过社群的方式结识一些同行人脉。
e)没事参加物流展会,去认识一些庄家同行,当面聊聊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BONUS 注意事项:
1)因为它是个外部因素,如果公司的确不允许销售与同行接触,自己询价这个事儿,可以私下里做。等实际订舱的时候,再通过市场部用公司资源。
个人观点,只要不飞单,不违反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就好,问心不愧。
做直客货代,要学会灵活变通。
2)好的庄家同行可遇不可求,如果遇到,珍惜与善待他们。不要一直跟人家询价却不给货,或者价格总是往死里砍。既然他是的左膀,可千万不要自断一臂。
02
国外代理
所谓代理,指的是海外的货代公司。
直客货代不可能全世界有分公司,基本都是你提供中国出口本地操作,以及到港或者到机场的运输服务,然后找目的港代理,对方提供清关派送业务,这样彼此协作,为海外客户提供门到门服务的完整流程。
区别于专门开发海外代理,海外直客货代的代理不会那么挑剔和难缠,他们处于乙方,因为你给他货,有更多的主动权,对他而言,你更多的是客户的角色,虽然是合作的名义。
1)直接询价
所以,直客货代和海外代理的首次接洽不是开发信,不需要推销自己。
通常都是一封询价邮件,转发客户的询盘内容,比如:
Hi Jack
Nice to meet you.
I'm xxx from xxx team. We got your contact from ...
We have a potential LCL shipment, could you please help to provide a DDU quote ?
Here is the cargo information:
* Commodity : Bottles
* Gross weight : 600kg
* Total volume : 8 CBM
* POD : Oakland, CA
* Delivery to CA 94984
Thanks and look forward to an early reply from you on this.
Best Regards
xxx
更多参考:给货代新人的业务报价示范(一):落实成本
向代理询价,基本但必要的信息包括:品名,空运拼箱(重量体积件数),整柜(柜形柜量),派送地址,目的港。其它的信息包括货值,预计出货时间,海关编码,需求等。
一般代理都会回复。
还是那句话,对代理来说,你的询价是他的机会。
相反,如果你表达的是你想跟人家合作,有货找你询价,那人家就懒得理了。
2)自己动手
做海外直客,到门报价的速度很重要。通常,我会发5-10封这样的询价邮件去问代理。
也就是:
* 每一条主要国家找5-10个代理
* 根据反馈速度与报价专业性筛选1-3个代理
* 再与这1-3个代理保持联系
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到代理的Standard Quotes,也就是除了派送费与关税税收外所有的标准费用,不管是整柜,拼箱还是空运。这在欧美线不是问题,其它航线,难度稍大一点。
当你有个各国到门目的港标准费用后,再遇到客户的询价,你推荐到门服务,给到门费用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,而这对客户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因为他能明显感知到专业,你熟啊,一定做过到门,要不然不可能这么快就给完整的费用过来。
虽然大部分公司都会有一些固定合作的海外代理,有一些基本的目的港费用做参考。但这一步向代理的询价工作,我仍建议你自己去做,而不依赖于公司或者同事。
之所以你需要自己动手,这和自己找同行是一样的。
a)熟悉目的港费用,最快的积累专业知识。拿美线来说,那些个费用你记个十次八次,倒不如自己去问几个代理,比较一下,自然就熟悉了。
b)提高效率,有自己很熟悉更亲近的代理当然更好。报起门到门费用就很得心应手了。
c)同理心。以客户与甲方的身份感知代理的服务水平,尤其是学习他们的英文邮件语言与表达。这是让自己成熟与成长非常好的一个方式。
d) 机会。就海外直客货代而言,你与代理的合作多半是合作关系。但合作久了,关系亲了,代理也会向你询价,或者直接推荐客户给你,这样他也可能转为你的客户,有更多合作的机会与可能。如果你都用公司的资源的话,这个机会不就不可能么?
3)如何寻找?
那么,做海外直客,代理从哪来?
最传统的方式是通过WCA,这是一个很权威的全球货运联盟组织。
因为会员要交不菲的入会费用,平台会给一定的背书,出了问题平台会进行调解,有一定的赔偿额度,所以会有一定的保证。
寻找代理时,优先在WCA上找,这好像是一个共识。
用WCA的代理,需要注意几个问题:
1. WCA上的代理基本都是比较有实力的,但也不是绝对的,尤其是在一些小国家与地区。只要交钱,并不能排除鱼龙混杂,WCA上的代理并不意味着绝对可靠。另外,出了问题,你的索赔投诉等风险与成本比他们的赔偿高,加之还会付出刚昂的时间成本,所以一定要留个心眼才行,不可以轻易绝对信任。
2. 如果你公司也是WCA成员,意味着可以到付,这是默认的。但如果你不是,通常代理会需要你单票付款,预付,不会给账期。所以,付款方式与条件需要在合作之前就确认好。
3. 因为WCA代理普遍算比较好的,所以基本被国内专做海外代理的这部分同行开发的差不多了。这意味着,他们很有可能在跟某个或者有几个国内同行合作,或者其本身就有中国分公司,这样会产生一个问题:你的客户有可能被其故意泄露,从而被撬走。
个人之见,我倾向于首次合作或者订单标的很大时,找WCA代理。
除了WCA外,另一个比较知名的海外代理网络出自锦程物流网。上面的代理偏小,但量多,也有一定的平台背书,是直客货代寻找代理的另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。
代理就是我的右臂,我也希望如臂使指。
我不过分看重代理的实力,而更在乎代理的反馈速度与效率。当我需要一个到门目的港费用时,我需要第一时间做方案给到客户,谁能最快反馈给我,甚至没有时差的概念,谁在我心中份量更高。
我也不介意他价格贵一些,只要不贵的离谱,他能维护好目的港收货人,能代表我的利益,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就好,因为这是三赢的结果。
所以,除WCA代理外,我倾向于和两种类型的代理合作:
一种是华人货代,好沟通,中国人不骗中国人,当然也需留意一类骗子,扩展阅读:警惕!一个并不高明但惊人的货代骗局!
另外一种是小公司,几个人的那种,因为足够灵活,能够一对一。他们更在乎我给他们的货量支持。我可以做上帝。
BONUS 注意事项
1)与代理合作,无论关系如何好,从规范性和风险性考量,协议或者合同是一定要签署的,毕竟他们是国外的。最好要对方给格式件,通过它,你很容易判断这个代理或者这家公司的真正实力与专业能力,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
2)代理是一把双刃剑。合作的好,意味着客户与订单的维持,甚至代理都可能给我们引荐客户创造机会;合作的不好,则客户都有可能受影响,从而质疑我们。
建议合作时信任对方,沟通有无,注意一个度,比如:
* 把客户准确的联系方式给到代理,不要藏着掖着。但密切关注客户的反馈与动向,
如果发现代理有撬客户或者耍小心眼的嫌疑,果断更换。
* 如果代理给了月结,至少你应该同意承担银行手续费。目的港因各种原因产生问题与费用不可避免,如果是我们的责任则承认与承担,别甩锅,共扛责。
* 可以将客户抄送到你和代理之间关于订单的协调跟进中,但注意如果有费用和问题的龃龉,与客户无关。这是你和代理之间的问题,不要去让客户做选择与评价,否则会质疑你的专业与能力。
最后的话
做海外直客,
你需要同行和代理这两个伙伴。
注意是伙伴Partner,合作关系。
我更愿意理解他们为你的,
左膀右臂。
自己去找,
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
祝福大家都能找得到。
如果已拥有,
好好珍惜。
— END —
每一篇都是干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