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上午读者群里的讨论,掀开了货代行业敏感的神经:账期,Credit。
1.账期扩张
甜蜜陷阱还是生存毒药?
给客户账期,在货代行业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行业竞争激烈,客户开口就是“能不能月结?”、“能不能到港付?”、“能不能签收后付?”。
你不给账期,别人给,单子可能就飞了。然后,客户要求越来越长的账期,“差不多的价格,客户肯定选账期长的”,道出了当下市场的残酷现实。
出于无奈,对于很多货代公司与销售而言,账期俨然成为拼杀市场的利器。从传统的“票结”到“签收后付款”,再到“月结”,再到60天,90天,甚至120天、半年。
然而,账期扩张与风险失控如影随形,坏账如同悬顶之剑,账期亦可能变成烫手的山芋。
“一个40HQ美国DDP签收后付款”,引得群内直呼“勇士!”,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大家倒吸一口凉气,太惊险。
情况好点的,“月结客户,每次都拖俩月,一点都不自觉”。这种温水煮青蛙,也够闹心的;“500块运费都得催几天。”这琐碎和无力感,懂的都懂。
而严峻的,“双清做完了,客户不给钱,上哪说理去?” 道出了这行多少人的辛酸泪;“合作多年的代理说倒就倒,资金链断裂,10万+美金瞬间蒸发,损失惨重”;“客户硬生生的将60天账期拖成120天,120万垫款几乎掐断了公司现金流。”......
这些教训在货代这个行业绝非孤例,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。
2. 风险管控
销售必须掌握的生存法则
风控是一个成熟的货代销售应有的素质。
风险>利润,【详见《价值销售实战手册第十一章 没有风控,一切为零》】对安全性的考虑亦是价值销售的一部分。
因而,销售应理解公司财务的风控行为,并遵循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。
比如:
1)设置客户分级防火墙:“不能啥客户都垫款”。
新客户必须从票结起步,要有“压单放货”,合作稳定、付款爽快、配合默契,再考虑签月结协议,另设月结额度(如5-20万),超额度部分需特批。
2)在途货权紧握手中:“绝不SW(Sea Waybill)!”、“最后几票必须做电放”,确保在途货权是回款终极保障。
这是安全感的底线。客户真赖账,货还在手里(或者能控制),就有谈判筹码。
3)利润覆盖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。比如划定“低于15%毛利不接”的红线。
公司垫资承担着收不回来的风险,需要做高利润作为对风险的补偿。
4)逾期追责雷霆手段:
比如,公司执行“超期45天扣业务工资”;月度会议公开“逾期率排名”,低者奖现金,高者当众催款,将回款压力穿透至业务末端。
“货代公司,不是放贷公司!公司的钱不是白用的”!
销售不能太过激进,有些钱不能赚。公司的保守或者你不能理解,站在高处来看,其实是保护你,毕竟亏损还得自己承担不是?
以账期来说,设身处地,如果一票货垫款(别人找你借)5万刀,只有1万左右的利润(利息),换作是你,你愿意借出去3个月吗?注意,它是可能收不回来的那种哦。
所以,当一些公司垫款金额过大,按银行利率收销售资金使用费时,是可以理解的。垫款收益若不及银行存款,扩张(支持销售开发客户)便失去了意义。
当然,未提前约定、或者利率太高以此压榨销售的除外。
3. 管理认知:
从销售冲锋到经营全局
从投资角度理解,货代是赚辛苦钱的弱商业模式,现金流健康应远高于短期利润,不然暴雷的概率很大。
容易暴雷的货代企业莫不是现金流出了问题,通通短视,想着赚快钱。
反应到公司财务上,便是应收账款和资金周转率。现金流是货代的血液,账期管理是造血能力的终极考验。
对有志于创业的优秀货代销售或者货代公司老板本身而言,应深深懂得账期不可能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优质的服务才是护城河。
虽然“物流要做大规模,似乎终将走向放账。”但放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优质客户、健康地扩张,而不是饮鸩止渴。总给客户账期的公司是没什么竞争优势的。
何况“优质客户深知——准时付款,才能让供应商持续提供优质服务,助力自身业务壮大。”那种只会无底线压账期、拖款的客户,往往不是真优质,虽然它的货量可能很有诱惑力。
当再面对“销售的激进客户支持请求”时,理性拒绝垫款就好,原则与方向不出错,先做正确的事情。
至于如何把事情做对做好,就需要事先建立清晰的风控制度和支持体系,尤其是别让业务员在前面孤军奋战,然后出了问题又让人背锅顶雷。
账期,是一种付款条件。
如何取舍,是门艺术,更是门生存哲学。
个人观点,风控第一。
毕竟,追讨“500块运费”的琐碎无奈,远比豪赌3个月50万血本无归的绝望,来得轻松太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