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么赶紧滚蛋,不然就好好干

在国际货代这个江湖里,销售与老板的关系,从来都是个能聊到深夜的话题。

上周四,读者群里,一句“团队建设不咋样,老板缺乏带团队的经验,纠结要不要离开”的吐槽,瞬间引爆了数十条消息的刷屏。

销售读者们争相倾诉着相似的困境:掌控欲爆棚的女老板连请假理由都要刨根问底;笑里藏刀的上级一面说着“请假自由”,一面指责离职者“不顾情分”;甚至有人收到过领导“贴心”派发的过期零食与长毛发霉的盗版点心——美其名曰“福利”。
讨论最热烈的,莫过于对领导风格的吐槽:女老板管私事、男老板搞内耗,PUA、画大饼、边界感模糊成了高频词。

这些真实故事背后,折射出货代销售群体在公司管理缺失环境中的窒息感。

1 矛盾根源

但深究下去会发现,这些矛盾不全是个人的 "人品问题",更多是货代行业特性催生的 "立场差"。

货代行业链条长、环节多、突发状况频繁,这本需团队紧密协作。然而现实中,许多管理者陷入恶性循环:因缺乏经验而无法科学分工,因害怕失控而事必躬亲,因信任缺失而催生办公室政治。

1)权力不对等下的 "控制欲转移"

货代行业的层级感天然强烈:老板掌握客户分配权、定价权、资源倾斜权,销售的业绩命脉很大程度上捏在上级手里。这种不对等关系,很容易让领导把 "管理" 变成 "控制"。

就像读者提到 "午休时间被女上司叫去买口红",本质上是领导把 "工作权威" 延伸到了私人领域 —— 在他们看来,"你拿我的资源赚钱,为我办点私事理所当然"。

更隐蔽的是 "情感绑架"。 "离职时老板留了三次,说她太狠心不顾感情",这其实是货代老板常用的策略:行业圈子小,客户资源交叉多,他们怕的不仅是人员流失,更是客户跟着销售走。

这种恐惧,往往转化为 "谈感情不谈利益" 的控制。

2)行业压力下的 "情绪转嫁"

货代行业的不确定性太高:舱位波动、政策变动、客户投诉,每天都可能出 "黑天鹅"。老板承受着资金链、供应链的压力,很容易把情绪转嫁到团队身上。

群里说 "女领导情绪波动明显"、"男老板内耗严重",本质上是压力传导的错位—— 他们自己淋过市场的 "雨",却忘了给下属撑伞,反而撕烂伞让大家一起 "淋雨"。

还有个更现实的点:货代销售的 "业绩可视化" 太强。每个月的提单量、毛利、新客户数,都是明晃晃的数字。

老板很容易用 "数字" 否定 "努力",如"老板觉得月薪过万不错了,让你别太有野心"—— 在他们看来,数字之外的 "成长"、"开心" 都是 "虚的",却忘了货代销售的核心竞争力,恰恰藏在这些 "虚的" 体验里。

这种管理失能直接压制业绩——当销售每天忙于应付老板情绪、揣摩潜规则时,谁还能全力开拓市场?

2 关系本质

这些细碎的矛盾背后,藏着货代行业最真实的生存逻辑 —— 销售与老板的关系,从来不是简单的 "打工" 与 "被打工",而是一场基于价值交换的共生博弈。货代销售与老板的关系博弈,本质是一场关于自我价值的清醒抉择。

群里读者的困惑很有代表性:公司业绩在涨、一直在扩招,但老板不会带团队,氛围全靠 "老板面前说好话" 维系。这种 "业绩与体验割裂" 的状态,恰恰戳中了货代销售与老板关系的核心矛盾 ——双方对 "价值" 的定义不在一个频道上。

老板眼里的 "价值",往往带着极强的行业特性:货代行业重资源、重周转,老板更关注客户池稳定性、毛利空间、运营成本。

就像群里有人说 "没老客户撑着就内耗",也有人提到 "一年做不到 150 万毛利就是公司亏钱",这些都是货代老板的生存焦虑 —— 行业竞争白热化,利润空间被压缩,他们必须盯着账本算清楚每一分投入的回报。

而销售眼里的 "价值",则更贴近个体成长:能不能学到东西(比如清关流程、大客户维护技巧)、有没有客户资源的沉淀、是否能摆脱 "杂活缠身当牛马" 的状态。

读者说 "在那尽可能学习,感觉没啥价值了就换",其实是多数货代销售的真实心态:我们不怕累,怕的是累得没有意义 —— 毕竟,货代销售的核心竞争力,永远是 "能带走的客户资源" 和 "带不走的专业能力"。

说到底,两者的关系就像货代行业的 "订舱合同":老板提供平台、资源、薪资,销售交付业绩、客户、执行力,任何一方觉得 "条款不对等",合作就会出现裂痕。

群里有人说 "能赚钱就撑,赚不到还不开心就走",本质上就是对这种 "价值对等" 的朴素判断。

3 破局之道

关于取舍,Paul的观点是缘分一场,相互成全。处理与公司或者老板的关系,关键不是 "忍" 或 "走",而是找到 "同频点"。

1)跟对人比公司环境与薪资复利更重要

  • 看为人:公司会考察员工忠诚度,新人自己也需了解师傅。观察领导上司是否愿意分享资源、真诚培养下属。如果直属上司喜欢藏着掖着,甚至把你的潜在大客户撬走据为己有。走人吧,别浪费时间。
  • 评能力:“平庸领导难带出卓越徒弟”,货代行业的专业壁垒没那么高,上司的业务底蕴决定团队天花板。
  • 察格局: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但需警惕困守“一亩三分地”的领导者,真正的领路人应助你看见更广阔的可能性。

2)理性看待与理解公司与领导的行为举措

遇到好的公司与领导当然有运气的成分,但这个运气或者说职场的磁场也与自己有关,相互作用。

作为员工,容易情绪化看问题,难免对老板和领导带有色眼镜。其实是需要相互理解的,尤其是需要学会主动去和领导坦诚沟通打开心结(注意不是刻意讨好与巴结)。

很多时候,领导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。就比如Paul的师傅,一开始我以为他很严肃与刻板,还挺怕他。其实私下里他很放得开,心地单纯善良。Paul的老板,在我员工时期看来,多多少少有些问题,但转型后也就能理解了。

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位置不同,很多看法和行为都是不同的。或许真的只有当你自己运营一家公司才能理解。

3)永远记得提升自己的 "核心竞争力"

你需清醒认识到自身成长才是终极护城河。

"换了公司,老客户还是都过来了",这才是货代销售的硬气 ——你的价值不由老板定义,而由客户对你的信任定义。

当你的能力增速持续超越平台,个人发展速度>公司发展速度,离职便是理性选择。

这个时候"学不到东西又不开心,就不要做了"。货代行业流动性大,圈子却很小,与其在 "内耗" 中消耗自己,不如带着积累的资源和能力,找个能 "彼此成就" 的平台或者单飞创业 —— 毕竟,真正的货代高手,从来不是 "被公司养着",而是 "和公司互相成就"。

最怕的是,看这不顺,看那不爽,到头来在抱怨中原地踏步,蹉跎了自己的青春。

“觉得有能力,自己想出去,就赶紧走人。既然留下,就别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。”

这是Paul前老板开会时精彩说的一句话。话糙理不糙,时间最宝贵。


群里聊到最后,有人说 "好领导不多",也有人说 "遇到了就知道有多好"。

其实货代行业销售与领导关系,就像订舱时的 "舱位与货物"—— 货好(你的价值够硬),舱位(老板的资源)自然给你;舱位稳(老板的格局够大),货物(你的业绩)才能走得远。

对销售来说,不必纠结 "老板是男是女"、"公司大或小",关键是想清楚:你能给老板带来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?老板能给你什么不可复制的成长?想明白这两点,留与走、合作与离开,都会是清醒的选择。

毕竟,对销售来说,货代江湖里最稳的,从来不是 "公司这艘船",而是 "自己划桨的能力"。

版权提示:货代说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原创发布。未经许可,任何个人或组织,不得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任何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、公众号等媒体平台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职业成长

三月销冠,本月垫底?别慌!

2025-7-29 14:23:53

职业成长

听听货代老兵们的心声

2025-8-8 9:36:15

商务合作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