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2年,两岸关系很紧张,老蒋一直叫嚣要反攻大陆。 这一年的岁末,12月28日,一个不宁静的日子里,在台北市怀宁街53号4至6楼,一家具有“官方”背景的航运公司成立了。 这个背景足够深厚,因为其前身可追溯至100年前的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。 |
一、
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,清朝内外交困,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。为了解除内忧外患,实现富国强兵,以维护清朝统治,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。
通商大臣李鸿章鉴于清末对外战争失利,航权丧失,不论沿海或内河航权都被外轮势力掌握,国内的小船根本无法与之竞争,为了避免运输命脉为外人垄断,于1872年上奏折给慈禧太后,创议招商成立轮船公司,后改为轮船招商局,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,成为中国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自营自办的轮船航运企业。
招商局成立后,原本由旗昌、太古、怡和三家英美洋行瓜分长江内河航运的垄断局面被打破。经过第一轮价格战后,规模最大的旗昌轮船公司亏损越来越严重,股价大跌。招商局乘势并购旗昌,原本只有11艘轮船、资本额仅75万两的轮船招商局拥有了29艘轮船。
到1949年,招商局不仅拥有了长江和沿海航运的大部分市场,还在菲律宾、泰国、新加坡设立分局,拓展了南洋运输业务,同时远航英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夏威夷和美国本土。
二、
开创了中国近代航运史新纪元的招商局也伴随着政治的变迁,命运几经浮沉。它见证着中国的近代史,同时也在历史长河泛起阵阵涟漪。
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,国民政府于1927年11月公布招商局直隶于交通部。1929年,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决议将招商局改隶国民政府。1933年,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将招商局收归国营,改名为“国营招商局”。1938年8月,国营招商局又改组为“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”。
抗战相持阶段,为维持持久运力,招商局六大江轮撤往重庆川江,在中国战时交通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。同时招商局承担着军事运输重任,甚至在战场上慷慨应征,沉船御敌,在民族存亡之际,以独特的方式无比悲壮地展现了自己的力量。这一壮举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,为中国军民及大量物资的后撤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随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,蒋介石撤退至台湾,招商局一分为三。
大陆原招商局并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下属的上海海运局、广州海运局与中国长江航运(集团)总公司。
香港招商局则于1950年1月15日宣布“起义”归顺中华人民共和国,此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直属的陆资在港企业沿革至今,成为拥有金融、营建、运输、造船、码头等极具规模的企业集团。
三、
台湾当局也恢复了招商局营运。此时,招商局是岛内最大的航运公司,极受台湾当局重视,地位特殊。虽然隶属交通部,但实际上招商局的董事长、总经理均经最高当局同意任命。
1972年12月28日,在招商局成立100周年之际,台湾当局投资新台币1亿元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国际航运业务的新公司,并将绝大多数部门移至这家新公司,此举以试图避免招商局旗下所有资产被大陆强行接收。因为随着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,台湾所谓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。
新公司名为阳明海运,取“太阳”、“光明”之意,合台执政者自欺欺人的青天白日的政治理念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也正是因为官股比例的下降,到最后台招商局逐渐只剩下管理处。1995年3月,台招商局不得不配合台立法院的决议并入阳明海运,台招商局彻底宣告走向历史。
而阳明,这家“百年老店”则迎来了新生。
四、
1995年,新上任的总经理卢峰海力主电脑化管理和民营化。
一年后,阳明海运实现民营化,成为涉足内陆运输、码头装卸、投资、国际物流等领域的海运集团。
转制成功的阳明海运专注于全球化与精致化的海运运输经营,不仅以”准、快、稳、省”四大准则提供优良服务,在营运绩效及策略上,透过与世界其他知名船公司联营合作,发挥全球营运资源整合效能,使得业绩持续稳健成长。
同时,阳明顺利发行国际金融市场ECB、GDR募集资金造船,稳健扩大船队阵容,并扩展全球航线及建立多元化经营体系。截至2021年6月30日,阳明拥有89艘营运船舶,承运能量高达711.9万载重吨/63.5万TEUS,船队类型以全货柜船为主,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九,更是平均船龄全球最年轻的船公司。
Ending
如果说以星曾建立以色列的海上生命线(参阅《以星ZIM:乘风破浪的大船》),那阳明又何尝不是中国复兴富强的见证。
从轮船招商局到阳明海运,一百年风雨兼程的探索。
从被迫出生到成为世界第九,半个世纪的砥砺奋进。
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的实施以及两岸长期稳定关系的发展,
两岸合作更加频繁、全面,
YML也将在多式联运和互通直航上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与真正的“太阳”和“光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