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距离货代说的第一篇推送三年整。
前两天,做了个决定:自今日起,暂缓内容创作。闭关,集中精力和时间做好今年要做的事情:写一本书和带一批人。
是无限期停更了?No. 暂不是永久性告别。
公众号和网站依然还会在,没有关闭与注销。所有旧文均可正常阅读,所有付费内容已付费读者仍可查看。
只是这个号不会再保持周更的频率了,大概率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断更的状态,而目前我没有确定的恢复时间与内容安排。
也许中途会插一些文章,比如Snow写的文章或者其他读者的投稿,又或者我想要完成未完成的使命,偶尔写一期十大船公司简史故事。但,终究不再会是过去三年那般持续坚持。
是什么原因?说来也是心血来潮。意料之外,也是情理之中。
前几天才看完《三体》,那个时间倒计时的紧迫感,一直让我挥之不去。整个宇宙,将为你闪烁,又鼓舞人心。
震撼与激动之后,我需要冷静下来,好好反思自己,或者说我需要再次确认初心。
这种感觉,就像阿甘连续跑了三年,突然在某个时刻停下来对他的追随者说:“我累了,我要回家了。”
三年前,在开篇《快看,这哥们想成为货代网红》中,我这样说:
现在可以完全一边做自己,一边寻找周围的同类。
活在当下,多好。
做了这么些年的货代,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,还可以情怀落地,顺便搞个受欢迎的产品出来,很酷,你觉得呢?
货代说当然也是一个产品,产品嘛,当然需要市场的检验,否则只是自嗨罢了。一切不以盈利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,我也没那么高尚,所以它一定要盈利。至于怎么盈利,一边走一边摸索。
这就是货代说,它不是一个公众号,不是一个网站,也不止于说货代。
我只是将为自己增加一些创作,一些输出。每天更新一下自己,总结与分享新的认识和感悟。日复一日的重复自己,现在就看得到自己10年后的样子那多没意思。
我负责做精彩的自己,你负责围观。
我妄言之,你姑且听之,仅此而已。
有一天你到了这里,且认为对你受用,那就赶上来,我们一起前行。当然我更希望与每个国际货代人一起铸就一个灯塔,指航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。
一个人,可以走得很快。一群人,可以走得更远。
如果货代圈非要有一个KOL, 我也是被逼的。
货代说三年来持续的输出创作,毫无疑问,我是一个既得利益者。
有一点名气,不大。有一点变现,不多。
名利小有双收的同时,我在分享的过程中,让自己的思考愈发清晰通透,暴露其中的错误、含糊与无知,也让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。
这不仅为我个人留存了一份记录,我相信未来也可能是整个货代领域里,一份宝贵的、无可替代的实战系列。
日拱一卒,不期而至。最大的收获是笃定坚持长期主义与价值交付,以及验证通过学习、提升认知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。
伟大的互联网将我们联系在一起,茫茫人海,因为我的文字相遇,缘分一场。我也真的遇见与结交了一些真诚的朋友。与此同时,收获了大量的感恩,鼓励和支持。
这让我觉得,以后的路越来越宽。我相信,有这种感觉的行业自媒体并不多见。
这是多么神奇和快乐的一件事。三年前,我绝不会想到是今天这样一个境遇与结果,那是一种越来越清晰的确定性。
但无论怎样,有个既定的事实摆在我面前:如你所见,很明显,我的心思早已不在货代上。
离职货代后,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,再写下这百十万多字专业领域内的东西,怎么看都是我顾自折腾,太情怀化了。
Paul嫂常抱怨说我不务正业,也有一些关注者质疑我是奔着收割韭菜来的,恶语相向。坦率地说,作为一个转型者,我其实也背负着一些压力,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,这一路走来,并不是那么容易。
也终因我转型于投资,需要潜心研究,需要持续性的学习与专注,这才是我一生的依靠,所以很难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,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扑在货代专业的内容创作上面。
光靠爱发电是撑不了多久的,终有结束的时候。我已经做了十年货代业务了,所以,关于货代说,目前我只有一个五年计划。
我的人生,不想与货代再有过多的交集。12年一个轮回,来过,经历过,拥有过,绚烂过,凋零也是自然的。
五年,对于一个内容产品来说,够了。
若是它在我坚持的不通过任何推广的前提下实现不了飞轮效应,不能得到市场的检验,不能获得更多的欢迎,没有足够的变现盈利以维持动力,那就真的证明是我的认知错了,没有再折腾与坚持的意义,再多的情怀也是矫情。
三年过去,还剩两年。
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。
所以,最终,做出了这么个决定,暂停本号的周更内容创作,转向写书与陪伴,可以视作货代说的2.0版本。
关于写一本书:
《明年,你打算做什么?》的计划说明了一些:
终究不是,也不想它是什么大作。
这本书,并没有什么财富密码与惊为天人,没有功德圆满与一步登天。只是在这个行业中,我相对能写,这套销售体系也还算成熟与成功,所以就想着再任性一次,把该写的写完,该说的说完。
算是我给自己一个交待,然后可以没有遗憾地彻底转身离开这行。
关于带一批人:
《Hi,“指航灯2.0”陪伴计划如约而至》有详细说明:
形式上是定期答疑解惑与会议,算是自不量力地想为这个行业做一些事情,趁还有两年时间。不过这针对的是有需要的读者朋友,且需建立在对我完全信任的基础之上,因为是付费的,且不便宜。用一些朋友的话来说,不要轻易付费,被割韭菜。
陪伴计划,是今后两年我唯二要做的事情,也是能与我建立深度连接的唯二方式。愿意学习,认为我值得托付,不怕被割的朋友就来吧。对计划外的读者,抱歉,就不再公益答复任何专业领域的问题了。毕竟我俗人一个,见钱眼开,也需要对付费的读者负责。
关于读者群:
它当然还会存在,我说过,货代说并不是我一个人的。
即便货代说两年后真的无限期停更了,我相信群里大部分老朋友依然会一起在网络上携手前进。
读者群并没有那么神秘,也并不都是大家想象中的知识干货分享,充其量是这个网络世界中较为安静的一隅,一群相似的灵魂相互依偎取暖罢了。
所以,对于进群申请,我会有一定的筛选。而至于准入标准,《从读者群的准入标准,换个身份看客户开发》一文说得很明确:
1. 关注一年
2. 经常互动
3. 能打动我
一句话,我需要对进群的读者有更多的了解。用《士兵突击》中袁朗的话说,“以后要常相守了,常相守是种考验,随时随地,一生。”
想对很多已经表示进群兴趣的新人读者说,这与想付费多少,或者身份地位无关。如果你真的想进,请细看上述那篇文章,然后写一封信给我,文如其人,让我看到你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。
一切都带有我个人鲜明的情怀和做事风格。也许一些做法可能不被理解和认同,也许我恐怕会是很多人背后说的烂人,无所谓了,我确认它们都是真诚的、不含恶意,经得起时间的检验。
短暂的告别,是为了更好地相遇。
三年佛系码字,到今天为止,3883位关注者。在很多人眼里,这个所谓的粉丝数目一定少得可怜吧。
作为当事人,怎么说呢,若以内容产品的流量论,妥妥地失败,确定无疑。但抛开冰冷的数字,这三年对我个人而言,是值得骄傲的。
走过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我不认为这三年是浪费时间在情怀上,做没意义的事情,相反,经历三年的输入与输出后,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收获有多大,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。生命里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。
那么,无论如何,最后煽情一次。感谢,感谢大家的关注、点赞、分享、打赏与付费,感谢大家的支持、鼓励、喜欢、尊重、欣赏,Paul在这里一律致以诚挚的谢意。没有你们,货代说走不到今天,也不会再继续剩下的两年。
也有必要说一点提醒的话: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公众号,不追求流量,不提供情绪价值,拒绝一切浪费时间的社交。
要断更了,请花几秒钟确认下这儿是否有你需要的,确认是否对你有启示与帮助,不然取关就好,真没有必要在这儿浪费时间与精力了。
对于那些确认仍愿意栖息在这儿的读者,友情提示,因文章比较多,也挺杂,公众号没有设置关键词的文章自动回复功能,需要大家自行在公众号右上角搜索。
而网站的文章检索体验,比公众号相对好一些。对一些长文文章,从效率上讲,网站的浏览体验性或许更好。
以下是这三年的创作板块和方向。对于一些非付费的长文内容,如果需要原文,可以说明来意,开放文件。
经验 | 学校教不了、同事也不会、老板也要学的原创业务经验干货 |
导航 | 一站式货代信息聚合桌面工具,办公必备与快速了解行业首选 |
培训 | 全面系统、专业严谨、细致用心、方便实用的行业基础知识培训 |
故事 | 用心讲述货代人的故事,分享货代工作的感动 |
资源 | 显性的行业资源,实用的行业资讯 |
社区 | 专业的知识问答社区,找到志同道合的的同行与群组 |
成长 | 基于个人的从业与转型经历,提供一些借鉴 |
灯塔 | 有益的私信、评论与讨论内容整理合集 |
指南 | 各国业务开发知识整理合集,暂只更新到第6期 |
建站 | 手把手教你建站营销,让你实现询盘自由 |
写信 |
年复一年,以这种方式沉淀志同道合的人 |
陪伴 | 以答疑、会议的方式解决一些问题,帮助新人成长 |
货代说内容分类
最后的话
我还是会写,因为已经形成习惯了,每天不写点什么,浑身不自在。
只是不是这儿。还愿意相信我、信任我的朋友,就关注订阅号Lawnwing吧。再提醒下那儿更像是我个人的书房,以随笔为主,都是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。专业的内容今后可能也不再多说了,留着给写书嘛不是?
好了,洋洋洒洒写这么些,终于说完了。就此处别过,有缘再见。
祝福大家好运常伴,货如轮转。
永远支持?